English

道法自然的法国汉学家施舟人

1998-09-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我不会教给学生结论的,我永远不会得出结论。我教学生是让他们读书,然后提出异议,来与我争论,那么我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我认为批判思维是学生进步的标准。

凡是见过法国汉学家施舟人的人都会自恨没有一支生花的妙笔。如果你不去接近他,你或许就不会对他有很大兴趣,但一旦你与他交谈起来就会发现他绝对无愧于他的名片上的所有称谓:荷兰莱顿大学教授、法国高等学院教授,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施先生是研究中国道教的学者,被誉为欧洲三大汉学家之一。当被问及他对北大今后的发展有何建议时,他出乎意料地回答说北大有正、副校长,他们都很聪明,这个问题不用他来回答。这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回答。有了这个经验,我提问题就比较谨慎了。

“您认为道家和儒家是什么关系?您对陈鼓应先生提出的中华文化的道家主干说怎么看?”我小心翼翼地问道。他的回答依然是那样沉稳但又惊世骇俗:“我认识陈先生,也很有交往,但我不会教给学生这些结论,我永远不会得出结论。我教学生不是这样的,我叫学生读书。每次上课我把原始资料拿来,我们就一同看,到后来各人就有各人的看法了,学生与我争论,提出异议,那么我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何必有什么结论呢?如果像你们在学校里那样,老师说许多莫名其妙的笼统的话,然后要学生听进去又吐出来,这样学习实在是无聊透了。”我见他对这种教育方式颇有微词,便紧接着问道:“您认为中国的教育有此问题?”他说:“不是,这种教育方式是从日本传来的,中国的教育以前不是这样的。当时中国人的教育是要求人从小就背书,这当然不很好,但也有好的一面,你背会了就能自己看,就能慢慢理解,到那时候你就会有兴趣,就会自觉地去学。”“我认为孔子有一句话说得好‘学而时习之’”他接着说,“我们每个人都想学习,你就保持这种天然的好奇,这是很重要的。教育当然是需要的,但并不需要太多,要任其自然。”说来说去,他到底亮出了他的观点,这个观点带着那样浓厚的道家色彩,使稍有中国文化常识的人都能知道,这是典型的道家风范———道法自然。

“您认为您教书是让学生自由发展,不强其所难,这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您到底是怎么进行教育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地问道。“这个很简单。我让学生们读原始资料,过了一段时间,他们要写文章了或是看到过有趣的东西,他们就会来找我交流。我就会说我是从我的角度看问题的,供他们参考,我希望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他们能提出异议,我就高兴了,如果说有标准的话,这就是我认为的学生进步的标准。而且我认为,做学问最重要的事情是你必须进去。比如你研究中美关系,一开始你会有个目录,要去看这本书看那本书,你就会感到很烦,假如你英文不够好,许多东西你看不懂。但是你慢慢修,慢慢做,你会发现你把你自己放在了那个问题里面,你就会发现中美关系并不那么简单,有许多因素在制约它,这样你就会作学问了。我认为作学问最重要的是自己能看书,科学就是慢慢地读,看得太快了是没用的。”

“您没有结论,那么您的成果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没有结论,也没有成果,我就在学嘛,学而时习之,学不完。我喜欢很好的东西,比如妙峰山,我觉得妙峰山就是妙峰山,它很好,这就够了。因为这是自然的想法,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结论。比如你们在课堂上天天念我是中国人你后来就会厌烦了,你就想去外国,而如果你心里有个妙峰山的中国,那就不一样了。你说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